天津市部分出租車司機和個別專車司機發(fā)生了沖突。沖突的背景是出租車司機認為正在興起的專車行業(yè)影響了他們的生意。這樣的沖突,在天津發(fā)生過多次。今年1月4日,沈陽市部分出租車司機曾集體罷運,起因也是對“滴滴”和“快的”專車的興起表達不滿。
也正是在5月21日,在交通運輸部舉行的例行發(fā)布會上,交通部運輸服務司相關官員透露,深化出租車行業(yè)改革工作小組已經拿出出租車行業(yè)改革初稿,正征求各方意見,抓緊修改。由此看來,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出租車市場改革已箭在弦上。這個消息對出租車司機而言,至少不是利好消息。天津部分出租車司機與專車司機發(fā)生的沖突,實際上正是出租車市場改革各方進行利益博弈的體現(xiàn)。
上述改革背景是5月18日國務院批轉給各省市自治區(qū)和中央部委的國家發(fā)改委《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》中,已正式將“出臺深化出租汽車行業(yè)改革指導意見”,列入本年度政府簡政放權的工作任務之一。
如果沒有出租車市場整體性改革的選項,出租車行業(yè)的最主要的利益沖突方是出租車管理者和出租車司機兩方。出租車司機的利益訴求是“降份子錢”,而其管理者的利益所在則正是坐地收錢,其對付出租車司機的“撒手锏”,就是用維持市場供給稀缺的辦法,同時控制著出租車司機和出租車價格。在雙方的利益沖突中,出租車司機無疑是弱勢的一方。
但是放開出租車市場的數量管制,絕非靠出租車管理者與出租車司機的博弈所能達成。而在多方利益博弈的情況下,出租車管理者與出租車司機卻顯現(xiàn)出利益交集。在舊有的利益格局中,出租車管理者吃肉,出租車司機喝湯。這就是說,出租車管理者通過數量管控,雖旨在維持自己吃肉的優(yōu)勢,但同時也必須保證為其送肉的人能喝到湯,讓出租車司機坐穩(wěn)喝湯者的位置。也正是這種利益關聯(lián),給出了出租車司機對出租車市場改革的預期。
實際上,出租車市場改革的目的,就是要通過放開數量管控,滿足市場需求。這樣的改革,也必須改變原來利益結構中出租車管理者與出租車司機的利益關系,具體說就是必須把非依市場而強制定價的“份子錢”大幅下降甚至取消。這樣才能在不損害出租車司機利益的基礎上,達到各方利益平衡,取得共贏。據此而形成的改革預期,則不僅不會引發(fā)出租車司機與數量管控取消后,進入出租車市場的司機的沖突,還會通過釋放市場需求而使所有出租車司機吃上肉。
當然,如果改革方案沒有觸動出租車管理者的利益,出租車司機的“份子錢”照收甚或提高,出租車管理者依舊大口吃肉,如此則必定會轉嫁改革成本,使相關各方形成各自都有所損益的改革預期,由此制造新的利益沖突和社會沖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