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它
安徽公務員考試行測復習指導:邏輯推理復習秘訣
http://www.e4e8.com 2014-09-01 來源:安徽公務員考試網
假是真時真亦假,真是假時假亦真;邏輯思維是在規(guī)則的確定下而進行的思維,如果聯系生活就屬于非常規(guī)思維。紙上談兵反而是邏輯推理類試題的真實寫照,就提論題,不參與自己的主觀思想,一切看似與生活毫無聯系卻自在法則約束規(guī)范的范圍內。邏輯推理的“瞞天過?!笨芍^五花八門,好似一個萬花筒,百變無窮,樂趣無窮。
例:某單位在林和張兩位候選人中民主選舉經理。在選舉的前十天進行的民意測驗顯示,受調查者中36%打算選林,42%打算選張。而在最后的正式選舉中,林的得票率是52%,張的得票率僅是46%。這說明選舉前的民意測驗的操作上出現了失誤。 以下哪項如果是真的,最能削弱上述論證的結論?( )
A. 選舉前二十天進行的民意測驗顯示,林得票率是32%,張的得票率是40%。
B. 在進行民意測驗的時候,許多選舉者還沒拿定主意選誰。
C. 在選舉的前七天,林為廠里要回了30萬元借款。
D. 林在競選中的演說能力要比張強。
論述:思考意識決定考試形態(tài),任何試題的設定是讓考生無法跨越自己的思維鴻溝,而永遠在自己的領域范圍內思考、辨證。也就是說在常規(guī)思考和邏輯思考之間有座橋梁,而我們看似永遠無法跨越一般。一旦穿過此橋,柳暗花明又一村,一切又顯得簡單并妙趣橫生。數據陷阱、靜態(tài)陷阱、部分而忽略整體陷阱、更多是意識性陷阱,這些都構成邏輯學“瞞天過?!钡臉嫵稍?。
本題的經典之處在于其看是靜態(tài)卻因動態(tài)變化而獲得最終勝利之門的一種考試試題。題干中的選舉過程屬于正常,而不是民意測評在操作上出現了失誤。因為在正式選舉前,選民們對各個候選人的支持率不是一成不變的。選舉前20天進行的民意測驗顯示,林浩的得票率是30%,張亮的得票率是40%;十天后進行的民意測評顯示,受調查者中36%打算選林浩,42%打算選張亮;這表明10天內,林浩的運行率上升了6個百分點,而張亮僅僅上升了2個百分點,前者是后者的三倍。再過10天。到正式選舉時,按照此種支持率的變化趨勢,林浩完全可以戰(zhàn)勝張亮而當選。
借助試題本身數據,而結合數學運算的經典思想,一切顯得自然而靈活。文字和數字的巧妙利用,構建起了思維的變動性和邏輯性。思考,思考,再思考。當一切達到時繼續(xù)向另一個目標進軍。
例:王教授說:“總的說來,工商管理學院的大學生的家庭困難情況比起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改觀。這種情況十分明顯,因為我的學生現在課余要求學校安排勤工儉學的人越來越少了”。
上面的結論是由下列哪個假設得出的?
A?,F在大學生父母親的收入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(fā)展而增加,使得大學生不再需要勤工儉學來自己養(yǎng)活自己了。
B。盡管家境有了改善,也應當參加勤工儉學來鍛煉自己的全面能力。
C。課余要求學校安排勤工儉學是學生家庭是否困難的一個重要標志。
D。大學生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業(yè)上,勤工儉學的人就少起來了。
邏輯推理題不講究必然的推理,而是一種或然的推理,前提欠缺,補給前提;但前提的提出確不一定使整個推論能夠真實。但是確可以使推論的信服度增強。公務員考試的邏輯推理題是理論性的,非實際性的,對事物的思考切忌加入自己的主觀思想,就提論題即可,這就是做公務考考試題的重中之重。說話的漏洞在于其結合生活性,而我們的思維模式也具有思考意識性。應對此題的策略是以題代練,培養(yǎng)一種邏輯性思維。學而思,思而疑,疑而用,用而勝。我們要做辯證邏輯的典范,而不做形式邏輯的障礙。找出邏輯試題的思維主線,是解決邏輯題的關鍵,類似我們經常為了省時間,說話只說主謂賓是一樣的。主線的出現,思維邏輯自然體現,所謂的外衣、陷阱等不攻自破。瞞天過海之術,即以生活常態(tài)所養(yǎng)成的形式思維習慣不得應用。法則便成為做題的唯一依據,而法則正是邏輯學試題的命脈。
本題的邏輯主線是“越來越少的王教授的學生要求勤工儉學”,就推出“工商管理學院的大學生的家庭困難情況比起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改觀”。我們發(fā)現,本題推理的前提對象與結論討論的對象屬性并不完全一樣,前提與結論之間有差異,即前提與結論之間有明顯的跳躍:做勤工儉學的少就必然家庭困難有了改觀嗎?因此段落推理成立需要依賴選項(C)這個假設“課余要求學校安排勤工儉學是學生家庭是否困難的一個重要標志”,即選項(C)把前提與結論之間的一個跳躍連了起來,所以(C)正確。
其實,本題推理的成立還依賴兩個假設,即①王教授教的學生是工商管理學院的學生;②王教授教的學生是整個工商管理學院學生的代表。在這三個假設的共同作用下,本題推理必然成立。但由于“答案不需要充分性”,我們只需要找出(C),就是找到了一個假設,所以(C)就是正確答案。
本題的表象在于我們雖然很快可以判定它的主線是什么,但是卻無法很快的思考到她們之間并不具有任何關系。比如:推理一:我幸福,你就幸福;推理二:科學是真理,所以科學是不容懷疑的。其實,你我之間不因血緣、工作同事關系等就沒有必然聯系。推理一的推理就是一種無任何關聯推理。推理二:大腦中的表象認為真理是不容懷疑的,是對的,但在題中并沒有出現。這就是考題,瞞天過海之術自然因為我們自有的大腦欺騙意識而忽略題本身,而進入其陷阱。
所以做題,切忌自我意識介入,而就題論題即可。
行測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,可參看2015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。

免費學習資源(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)